close


如果你曾在60,70年代在臺北生活過
那麼馬來亞餐廳你一定不陌生
而除了餐廳之外
當時馬來亞的月餅也小有名氣
所以中秋節餽贈親朋好友鐵盒裝的馬來亞月餅也不失面子
原本的店址在西寧南路
搬到現址後跟新加坡舞廳比鄰而居

前一陣子聽到馬來亞要被收購的消息之後
我在十二月二十八日這一天來說聲再見

我記不清楚有多久沒有來這裡了
因為隨著時代的改變
越來越多的餐廳出現在城市之中
不過這一次的造訪的確有種滄桑的感覺
到的晚所以快八點了
原本門口有代客停車
但是停車的人不知道去那了
所以服務人員請我們停在對面的黃線上

偌大的餐廳裡面只有兩桌

此外有一個包廂也有客人
打開菜單一看
我大概就知道馬來亞這幾年的營運應該很不容易了
一個以粵菜著稱的餐廳
除了點心之外
還有三道菜五百元的優惠
但是如果出現了螞蟻上樹 還有三杯之類的菜色
恐怕就已經在味道上就會失真
再把桌菜的菜品看一看
價格不貴但是幾乎沒有什麼粵菜的味道

點菜之時順便問了領班一月一號之後的營運模式
還是會有點心
然後會加入日式料理還有台式料理
聽到這我就不敢奢望以後還會再來造訪
點了燒鴨叉燒雙拼
八珍炒麵還有一些點心
可惜的是最有名的烤白菜已經賣完了
燒臘味道可以而且便宜

這樣一盤才要你180
現在沒這種價錢了勒

八珍炒麵是我從小喜歡吃的東西

所謂八珍也就是什錦
整個麵看起來跟廣炒也挺類似的
我喜歡的原因也其實很簡單
什麼東西都有一點
廣式炒麵在我看來
芡汁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過濃過淡都會破壞麵的口感
這裡的稠度很不錯
只是我一直不能接受用綠菜花
還是有梗有葉的芥藍像樣些

這裡的男性傳菜生
還是穿著白襯衫黑長褲然後黑領結
只是衣服不太合身也有些舊
就更顯出餐廳中落的氣氛
很遺憾的點心就沒有太大的好評
只能說普普



這裡的叉燒酥就是一種波羅叉燒酥

SIZE大一些
但是卻沒什麼內餡
馬來亞蝦餅是還好

而我最後追加的鳳爪反而是最大的敗筆

因為太辣了
這表示在廚房在調味上已經漫不經心

吃到九點
店家也準備打烊了
走到馬路對面取車的時候
發現在男性工作人員正在把門口的石獅搬進店內準備打烊
一切的一切
好像都在等著熄燈號的吹出

一家童年記憶的餐廳就要從此消失
而在未來還有許多的新餐廳會出現
不過有些東西無法被取代
只是在那個角落裡會堆積著塵封的記憶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ile2asi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